作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,由伦敦泰特美术馆、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“心灵的风景: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(1700-1980)”于2018年9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。此次展览精选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的70余件十八世纪以来的英国风景画作品,涵盖油画、水彩等画种,为中国观众展示跨越近三百年的英国风景画发展历程,其中包括了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如庚斯博罗、透纳、康斯太勃尔、吉尔丁、科曾斯父子等的作品。
展览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的结晶
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是英国泰特四座美术馆中建馆最早的展馆,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以来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指出,作为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和国家对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,中国美术馆与泰特美术馆的友好交流关系由来已久。2009年,“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”于中国美术馆展出,引起巨大反响,深受中国观众喜爱。此次“心灵的风景: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品展(1700-1980)”展既是泰特美术馆与中国美术馆的再度合作,又是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的重要展览项目,该系列致力于用文化经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“今天这个展览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的一个结晶,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成果。”
约瑟夫•马洛德•威廉•透纳《威尼斯斯齐亚沃尼大街:水节》, 约1845年(版权:泰特,1856年作为透纳遗赠的一部分由国家收藏)
托马斯·庚斯博罗《池塘边赶牛的少年》,约1786年(版权:泰特,1847年罗伯特·弗农赠送)
据介绍,此次展览精选了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的70余件十八世纪以来的英国风景画作品,涵盖油画、水彩等画种,同时也囊括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种绘画流派,包括了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如庚斯博罗、透纳、康斯太勃尔、吉尔丁、科曾斯父子,还有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,以及印象主义、超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先锋画家的作品。展览以十八世纪的地志画和古典派绘画大师作为起点,依序介绍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、拉斐尔前派和印象派画家,直至二十世纪的先锋现代主义画家,从“凝望与梦想”“古典与浪漫主义”“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”“早期现代风景画”“晚期现代风景画”五个部分阐释风景艺术缘何成为英国视觉想象的核心表达形式。
70余幅作品大都首次在中国展出,呈现近三百年英国风景画历程
风景艺术一直是英国在视觉艺术领域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。托马斯·庚斯博罗、乔治·斯塔布斯、约瑟夫·马洛德·威廉·透纳、约翰·康斯太勃尔、詹姆斯·阿博特·麦克尼尔·惠斯勒、保罗·纳什和理查德·朗等皆为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。
托马斯·格尔丁《切尔西的白房子》,1800年(版权:泰特,1933年埃达·蒙蒂菲奥里夫人遗赠)
泰特不列颠美术馆馆长亚历山大·法夸尔森指出,此展泰特美术馆带来了70余件馆藏珍品,尽管中国观众对透纳、庚斯博罗等著名艺术家已经耳熟能详,但大部分展品都是首次来到中国。展览呈现了英国风景画的发展历程,也呈现了英国对于欧洲艺术最为伟大的贡献之一。
保罗·纳什《梦中的风景》,1936-1938年(版权:泰特,1946年当代艺术协会赠送)
最初风景仅作为肖像画的背景出现。直至1700年,人们开始对风景本身产生了兴趣,这其中既包括想象创造出的风景,也包括实景描绘式的风景。自16世纪以来,肖像画一直在英国艺术的发展中居统治地位。18世纪时,风景画开始挑战肖像画的至高权威。从小幅水彩画到巨幅布面油画,人们对各类风景画的兴趣与日俱增。艺术家们开始环游英国和欧洲各地,根据旅行的经历描绘出国内外的各种风景,以满足人们对风景画日益浓厚的兴趣。19世纪,大英帝国不断扩张,人们开始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印度和更为遥远的地方。尽管如此,最令艺术家和公众感兴趣的还是英国本土的风景——从苏格兰的高地和威尔士的群山,到东英吉利亚的田野和西部的神秘风光。此外,城镇风景也是艺术家们的保留主题。在本次展览中,便可以体会到这一点。20世纪,英国风景艺术不断地自我革新,从本次展览的展出作品便可看出,风景艺术仍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,充满意想不到的新鲜可能。
据悉该展将展至11月6日,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三层13-17号展厅。